“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。”近日,成都高新区“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高峰论坛”在菁蓉汇举行,海内外知识产权专家围绕“知识产权与营商环境”主题进行交流。
创新机制
知识产权工作
迎来“开门红”
当天,成都高新区发布了今年一季度知识产权“成绩单”。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3月,全区实现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5.9件,有效发明专利累计达14843件,占成都市39.3%,累计获得中国专利(外观设计)优秀奖22项。新增国内商标申请7244件、国内商标注册7696件,有效注册量达78854件,分别占成都市的20.7%、20.2%和19.1%,版权登记突破4000件。
“近年来,成都高新区从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环境、公平竞争环境、法治环境、社会共治环境四个方向发力,积极探索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机制,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助力一流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。”成都高新区科技和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成都高新区依托知识产权联盟,在菁蓉汇、天府软件园、天府生命科技园、天府新谷4个专业园区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工作站,组织专家团队赴园区开展专业辅导,将基层知识产权服务延伸到创新创业一线,同时,成都高新区成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联盟,探索构建多维度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。
活动期间,成都高新区知识产权服务联盟与美国、法国、日本、约旦等国家的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将通过建立长效合作机制,有效提升成都高新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、抗风险能力,增强企业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水平及竞争力。
“营造一流营商环境,需要靠创新来驱动,而创新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。”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,成都高新区将围绕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、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建设、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重点工作,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与营商环境融合发展,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,助力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。
专家支招
人工智能专利保护
应注意准确描述
近年来,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发展,中国人工智能专利也正在快速崛起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(WIPO)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,中国、美国、日本三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处于领先地位。
“中国人工智能专利之所以能快速发展,一方面是因为政策好,社会关注度高,意识上越来越重视;另一方面企业以专利为荣,以知识产权为标准,正在成为新风尚。”在行之知识产权集团总经理宋辉看来,人工智能企业在扩大自身专利阵容的同时也应注意避免专利纠纷。“人工智能的专利客体主要分为硬件、软件和算法,在算法上最容易出现专利纠纷。”
宋辉介绍,目前业界最有名的算法专利纠纷案便是苹果公司和中国企业的Siri专利权纠纷。2011年,Siri技术首次被使用在苹果iPhone4S上,然而不久后,上海智臻公司发现Siri与自己2004年申请专利的“小i机器人”十分相似,于是2012年6月在上海起诉苹果公司涉嫌侵权。案件经过长达33个月的审理,最终因“小i机器人”相关涉案专利描述缺陷被驳回上诉。
宋辉分析,人工智能领域很多技术内容与算法相关,企业习惯于以模块化形式撰写专利申请,容易导致专利权利公开不充分。“企业在撰写专利申请文件时不仅需要注意合理布局权利要求,以争取最大的保护范围,还需要兼顾说明书撰写应充分公开的原则,尽可能详细描述其专利权利。”